杭州资讯2023更新

专访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培养未来引领者 大学如何践行使命

发布时间:2022-11-20

第二届西湖高等教育论坛举行

这是一场由中国大学发起,直面全球高等教育重大挑战的相聚。

11月19日,以“培养未来引领者:大学的使命与行动”为主题,由西湖大学发起并举办的第二届西湖高等教育论坛在杭州举行。

来自海内外20余所高校校长及代表以线上方式出席,并在会后发布《2022西湖高等教育论坛宣言》。宣言提出,全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大学在其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与使命,需要携手共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近年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的现实背景下,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西湖大学如何看待大学的责任与使命;如何定义拔尖创新人才,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土壤?

论坛期间,本报记者专访校长施一公。西湖大学的这些答案,从某一个角度也反映出中国高等教育的眼光和格局。

合作 打造多元交流之地

“我们需要合作来建立全球的学术氛围”“我们现在有更多的计划在未来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合作,是论坛上不断出现的词语。

首届西湖高等教育论坛在2018年西湖大学成立大会上举行,原计划两年一届,后受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延期至今。4年间,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交流合作受到严重影响,这是与会嘉宾的共同感受和忧虑。

西湖大学致力于培育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社会责任感”如何定义?什么是论坛上频频提及的“未来引领者”的“领导力”?它与各高校之间的合作又有什么关系?

“大学是培养各行各业领袖的地方。他们怎么样,世界的未来就怎么样。他们的‘领导力’是一种基于跨文化交流的全球胜任力。”施一公认为,西湖大学作为一条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有责任主动为世界高等教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有责任教育教导学生,使他们更加具有适应性、风险抵抗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在沟通交流中实现知行合一。

一方面加强合作,与国内外各校联合形成破题合力;一方面推崇跨界创新,努力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新路径。

目前,西湖大学与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25所海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并与其中20所签署交换访学协议,以确保本科生在校期间出国(境)学习或访问的机会。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把高端学术资源请进来。

2021年8月至今年8月,西湖大学与期刊《细胞》合作,在线上面向全社会推出10期研讨会、33场高质量学术报告。来自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的众多科学家参与。11月起,西湖大学与《科学》、美国科学促进会合作,共将推出10场剑指各领域国际前沿科研线上研讨会。

此外,从校长到院长,从讲席教授到青年PI(特聘研究员、博导),他们不断利用自身资源,从全球各地的知名大学或研究所邀请科研学者来校分享前沿科研进展,打造高水准校园学术讲座品牌“西湖名师论坛”。目前,论坛已累计举办百余期,四分之一的主讲人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各国院士,来自海外的主讲人场次超过六成。

“多元、前沿的高水平学术交流与碰撞,对拓展人才学术视野与创新思维来说至关重要。”施一公说。

聚才 引才育才为己所需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也是论坛的聚焦点之一。

当今,人才自主培养的急迫性凸显。施一公坚信“人才的自主培养是建设人才强国的必然选择、主流方法”的同时,也认为应当正确面对“我国的人才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这一事实。

名师出高徒。在年轻的西湖大学,人才引进是自主培养的基石。目前,西湖大学已引进202位世界一流科学家担任博士生导师,他们来自全世界14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科学家共同组建的100多个基础和应用研究实验室,成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

而施一公认为的自主培养“不单单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流程和方式,也是一种能用好人才的能力——聚天下英才为自己所需、为本土所用”。

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定位于“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本质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西湖大学的核心特征——

在科研攻关上,研发抗新冠病毒口服药WPV01、在全世界率先揭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瞬间、率先通过蛋白质大数据分析预知新冠轻症病人是否会转成重症、率先证实细菌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帮凶……西湖大学迅速成为中国基础前沿研究的先锋队。

在参建国家创新体系上,牵头成立西湖实验室,在生命健康领域寻求突破;参与共建白马湖实验室,在绿色能源领域科研攻坚……西湖大学积极参与省级实验室建设,为浙江补齐产业结构短板,努力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力量”。

此外,西湖大学还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15所高校建立合作框架,在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等方向开展合作,做国家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创新的“探索者”。

创新 营造自由治学氛围

“为科研和教育提供创新、自由的治学氛围,是西湖大学一直以来的努力。”施一公说。

论坛上,跨学科融合推动科研创新的话题,被国内外多位校长提及。

对此,施一公极为认同,并风趣地打了个比喻:“3个施一公的创新能力,远远比不上1个施一公加上1个许田、1个仇旻。”他想强调的是,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等差异产生的多元化思维互补,就是创新的源泉。

西湖大学实行多学科人才培养计划,一个博士研究生可以同时选择两位及以上不同领域的导师;针对今年首批本科新生,学校建立书院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跨文化、跨专业的交流与合作中成长。此外,累计举办116期的“学科交叉午餐会”、24期“WE News & Ideas”活动,则为跨学科合作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

这样的跨学科交叉,不仅仅停留于自然学科。论坛上,多位国内外校长都提到了“人文”的重要性。从建校之初,学校就开设了“We Meet”系列讲座主打人文社科品牌,戏剧导演赖声川、探险家黄效文、小提琴演奏家刘育熙、社会学家赵鼎新、经济学家陈志武等专家学者纷至沓来。还有读书、荐书的“春读接力”、艺术类的WE剧场、校董面对面等活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激发着更广阔的创造力。

创新人才还有一个重要前提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

每届开学典礼上,副校长许田不变的提醒是要求学生们不要叫施一公“校长”,而是“老师”,或者“一公”。“还有问题吗”“这个问题很好”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听到最多的话。甚至在许田的课堂上有时候不开灯,他希望在黑暗里能激发学生提问,以及挑战权威的勇气。

“敢于挑战权威的背后,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不断养成,也将帮助他们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在施一公看来,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倾听、去思考、去争辩,是他们在成为人才之前的必修课。

而构筑这一创新氛围的根本,在于学校治理制度、学术系统的深厚支撑。

一直以来,西湖大学秉行“教授治学,行政理校,学术导向决定行政服务”理念,对破除高校行政化痼疾作出大胆尝试,让教授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而在人才评价模式上,不唯论文数量、不唯人才头衔、不唯期刊影响因子、不唯获奖情况、不唯论文引用次数、不唯专利数量,科研成果就是学术评价的唯一标准,努力营造以创新为导向、潜心向学的良好学术生态。

“西湖大学的目标是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引领者。我们将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施一公说。


德寿宫成浙江宋韵文化新地标,对话总设计师黄滋——建筑,一定要展现时代特征

发布时间:2022-11-20

我省“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实施一年来,宋之韵味正活化为可知可感的重要文化标识,润泽着浙江人的精神面貌。本报今起推出《文润浙江·宋韵今辉》栏目,聚焦2022宋韵文化节上的“宋元素”,对话专家学者,探寻千年宋韵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浙江又一宋韵文化地标冉冉升起。

在遗址保护与建筑复原两方面,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暨南宋博物院(一期)项目可谓面面俱到。兼顾的背后,藏着不易。

总设计师黄滋接到这一任务时,已从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的职位上退休。从事文物保护工作40余年,黄滋早已“身经百战”——湖州飞英塔、武义延福寺、杭州径山寺……浙江不少古建筑修复都曾经他之手。但这次,他坦言,压力还是有点大。

“初期,项目的工程难点在于克服潮湿的环境。”黄滋解释,和干燥的北方相比,杭州气候潮湿,容易产生霉菌病害。加上德寿宫遗址深埋在距离城市地面两米多的水位线以下,受到地下水的侵蚀,保护起来难度很大。为此,项目团队采取了“止水帷幕”的措施,阻止或减少基坑侧壁及基坑底地下水流入。

“止水帷幕”的指向非常明确,就是隔离地下水。但黄滋面临的另一个问题,答案却不那么直截了当。

“浙江在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杭州的老百姓和来杭州的游客都有一个愿望,就是能亲眼目睹一些宋式建筑的面貌。”黄滋说。那么在遗址之上,如何让观众看见宋代德寿宫的风华?

谈到两宋时期江南的建筑,不得不提《营造法式》这部建筑史的“敲门砖”。宋崇宁二年刊行后,《营造法式》在南宋平江府又重新刊行,流传甚广。因而江南的建筑,比如月梁造、琴面昂、斗栱等,都和宋代的做法一样。在黄滋看来,书中的“营造之学”,能够为德寿宫的修复提供重要依据。黄滋介绍,《营造法式》将建筑从大殿到藻井用材分为8个等级,严格控制每个等级建筑的开间进深、斗栱出跳、用料大小、工艺做法、造价等。

吴越国和两宋时期的建筑遗存则成为展现德寿宫的又一宝贵一手资料。保国寺、六和塔、保俶塔、灵隐双石塔、闸口白塔……黄滋研究了大半辈子、如数家珍的古建筑,他都带团队重走了一遍。他印象最深的要数多次奔赴宁波保国寺——这座江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北宋木构建筑,只为琢磨其中木头与木头之间如何巧妙契合。

然而,与德寿宫同时代的南宋建筑大多已荡然无存。那些不载于《营造法式》的门窗隔扇、栏杆望柱该如何复刻,黄滋转向宋画寻求答案。

“飞檐要起翘多高?上面要装什么小兽件?主殿、次殿、宫门,不同等级的建筑又有什么不一样?这些都要经过考证。”黄滋说。

“观画之术,唯逼真而已”。宋徽宗时期,写实主义登峰造极,宋朝迁都杭州后,师承北宋传统的院体画家以极富现场感的笔触,记录下充满时代与地域特色的亭台楼阁。“马远、李嵩、赵伯驹等人的画作,都是我们交叉考证的依据。”黄滋表示。德寿宫的每一个构件、每一处装饰,都通过反复研究得出,有充分的历史依据。

再绽德寿宫风华,不只是在遗址之上展示一座宫殿,更是通过一瓦一木再现一个朝代的文化风韵。

把构件从设计图纸变为现实,黄滋力求在“宋式”中把那不可言传的“宋韵”传达出来。“宋代木构件的曲线,柔和但富有弹性,有种内生的力量。”黄滋说着,用手指沿着图纸上屋梁端部的卷杀画了个弧,“但现在的匠人没有做过宋代的东西,所以尽管图上这么画,但做出来总是味道不对。”为此,他不厌其烦,一次次亲自到现场,与工匠反复打样,直到琢磨出“纯正”的弧度。

他还提到,杭州的南宋皇城遗址少出土华丽之物,这与南宋初年宋金交战、整个社会戒奢从简的风气有关。重建的德寿宫在整体风格上也延续了“尚俭”的原则,少了些金碧辉煌的彩画,多了一番意趣之美。


2022杭州西溪干塘节喊你来承包鱼塘、尝鱼鲜!

发布时间:2022-11-20

11月19日,一年一度的西溪干塘节开塘。洪园鱼塘边早早地站满了围观人群,等待观看“毛发靥”的浑水摸鱼之战。开塘锣声敲响后,身穿下水裤、手提水桶的干塘队伍迫不及待地涌向鱼塘,一脚深一脚浅地在淤泥里前进,一时间塘内人鱼翻腾,岸上欢声笑语,热闹不已。“捕到鱼王啦!”“快看!锦鲤!”随着人群中的阵阵欢呼,46斤的“西溪鱼王”和5条“鸿运锦鲤”惊艳亮相。干塘后,鱼王及锦鲤均被放生,寓意年年有余、鸿运当头,鱼王捕获者获得西溪喜来登度假大酒店房券,锦鲤捕获者获得西溪特色文创大奖。当天,西溪还沿袭老底子开塘习俗,举行了隆重的祭塘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渔产大丰收;精彩的十八般武艺表演则为大家展示了西溪武术的风采。

在喜悦、丰收的氛围中,2022杭州西溪干塘节拉开帷幕,本届干塘节以“丰收鱼悦 畅享干塘”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将持续到2023年1月15日。干塘节期间,到西溪体验干塘捕鱼的乐趣,品尝地道河鲜美味吧!

承包—个大鱼塘,体验自由摸鱼的快乐

西溪人自古过着“蓄水种鱼如种田”的田园生活,因此这一带鱼塘鳞次栉比,堪称“万塘揽胜”,每年入冬前后,河鲜肥美,渔民们会将鱼塘水抽到半干下塘捕鱼,同时清挖塘底淤泥。目前西溪还保留有鱼塘1066个,干塘节期间,西溪推出体验产品“我在西溪有个大鱼塘”,邀您承包鱼塘,体验干塘捕鱼的乐趣。敲丰收锣、下塘摸鱼、称鱼重量、集体合影,既有十足的仪式感,还能带走鲜活西溪鱼,最重要的,是可以远离喧嚣融入自然,在摸鱼的过程中尽情释放压力。

干塘节期间每周末,河渚街口还会开设西溪鱼市,空闲时间去逛一逛,把活蹦乱跳的西溪河鲜带回家吧。

学知识品美食,主题游线多姿多彩

深秋时节,虾龙滩区域已是芦雪翻飞,非常适合汉服拍摄,西溪联合“林先森在西溪”推出汉服主题拍摄游,邀您在“秋雪濛钓船”的古韵意境中学习汉服拍摄技巧,拍摄古风大片;节气研学、植物课堂等研学课程寓教于乐,让小朋友们亲近自然、学习课外知识;烟水渔庄餐厅推出西溪全鱼宴,在多样化的烹饪方式下,西溪本塘鱼鲜被赋予不一样的口感,一口下去,鲜掉眉毛。还有“咩了个羊”烤全羊套餐、涵盖摘菜喂羊等活动的“寻味西溪”套餐,在湿地原生态果蔬的搭配下,让你的味蕾开启美妙之旅。

节气虽已立冬,西溪却是秋意正浓。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和无患子、焦糖色的杉树林、米黄色芦杆上愈发蓬松的芦花……在西溪环境整治提升下,整个湿地色彩丰富,层次分明。乘坐游船于碧水秋色间穿梭,或是在三堤十景信步闲逛,细细感受秋天的美好吧,当然,还可以乘坐“空中揽胜”观光氦气球,俯瞰秋韵十足的西溪,领略油画般的湿地风光。


2022杭州武林大巡游启幕 掀起杭城文化赋能新消费场景的“狂欢季”

发布时间:2022-11-20

昨天,2022杭州武林大巡游焕新启幕,掀起杭城文化赋能新消费场景的“狂欢季”。

4辆花车、12个表演方阵

大巡游全程约1.6公里

今年的杭州武林大巡游,全程约1.6公里,历年花车巡游最长的路线,以武林广场为起点,途径延安路、凤起路、武林路交叉口,全程约1.6公里。

4辆花车、12个表演方阵和450名演员围绕“应运而生”“万有引力”“明日浪潮”三大篇章展开,表演时间长达一个半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万有引力”篇章,“潮酷街头”“杭州X秀”“电竞先锋潮流”三大板块,以赛博朋克风格元素为年轻人打造“未来科幻世界”,以潮流运动的花样演绎,营造全民参与、支持亚运的浓厚氛围,突出拱墅商圈新消费不断升级的潮流故事。

在“明日浪潮”篇章,首次出现电竞花车,融合元宇宙、电子竞技、数字贸易等元素,将虚拟与现实同框,用独特的方式展现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和电子竞技等新兴产业的现未来趋势。

打开绿化、进出更便利

武林广场全新亮相

经过为期4个多月的改造施工,这座杭州市民心中的“城市会客厅”——武林广场同步亮相。

“绿化打开”是此次广场改造提升的重点之一,前后共计对1.6万方平方米绿化景观进行了优化提升。随着杭州大酒店、浙江展览馆两处景观亮灯提升的完成,视野都更加通透、直观了。

广场上两座全身玻璃架构的城市便民驿站特别吸引眼球,八少女喷泉的周围还多了6处亚运观赛空间休憩区,广场公园里面新增了12处座椅、4处石凳。

许多市民路过体育场路延安路口会惊奇地发现,这个“T”字形路口不仅多了三条发光斑马线方便市民游客直接通行,而且武林广场上硬隔离也都“消失”了。此外,广场周边还新增了4个数智指路机器人,5个地下人行通道指示牌,让通行更安全、更便捷。


杭州首个共有产权房即将首次开售

发布时间:2022-11-20

89平方米、108平方米户型各26套

12月,杭州首个共有产权房——临平新城共有产权房将迎来首次开售。据悉,本次开售1幢住宅楼,共52户,涉及89平方米、108平方米户型各26套。

自2021年12月1日杭州出台《杭州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管理办法》以来,共有产权房成为民众热切关注的话题。所谓共有产权房,指的是由政府提供政策,建设单位开发建设,限定面积、销售价格、使用和处分权利,面向符合条件的市区户籍和稳定就业的非市区户籍家庭供应,实行政府与购房家庭按份共有产权的保障性住房。

杭州首宗共有产权房落址临平后,民众便将目光聚焦于此。作为建设主体,一年来,临平新城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于3月公布临平区临平新城共有产权房项目方案设计,并于6月开工建设。

在规划设计中,临平新城共有产权房项目落地在临平区乔司街道,距离杭州绕城入口约1公里、距离地铁9号线乔司南站约800米。同时,该地段周边还配有乔司小学、宜家商业区、丰收湖公园的公共配套。再看项目内部,项目共有7幢住宅楼,建设套数356套,其中89㎡户型178套,108㎡户型178套,设置地面、地下机动车位共407个。从规划中不难看出,临平新城共有产权房项目既考虑了外部交通便利,也综合考量了内部设施配套齐全。

据开发建设主体介绍,在开工要求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该公司加速方案设计,邀请了多家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方案比选,对户型车辆配比、公共区域设置等进行多轮协商,以“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为目标,以相较于经济适用房更高定位、更好品质进行谋划建设。

为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该公司要求监理单位加强巡查检查及旁站工作,做到施工工序不停,监理旁站不离人,所有隐蔽工程监理全程旁站。此外,临平区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及临平城建集团纪委联合发挥监督职责,把监督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探索实行廉政承诺双签字、质量安全双交底、违约违纪双处罚的三大“硬举措”,督促建设方与施工方、监理方及时签订《反向廉政责任书》。同时,双方还推出“亲清工地”二维码等创新举措,对不合规行为坚决“动真格”,实现“大众促清廉”的良性循环。在项目开工后,双方还共同组织建设方、施工方和监理方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集体廉政谈话,推动政企交往亲而有为、亲不逾矩。

除了确保项目质量,为确保年底预售目标,该项目建设主体还制定了详细的倒排计划,调整基坑围护设计方案以及出土顺序,多次召集监理单位人员、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召开专题研讨会,优化再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缩减再缩减进度计划,落实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等保障措施。

截至目前,桩基工程全部完成,其中1幢住宅楼作为年底预售目标单体,已全部完成土方开挖,并正在地下室基础施工中。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